KAIYUN(中國大陸)官方网站-登录入口

kaiyun:提升发展“含绿量”美丽湖北筑牢支点生态承载力-KAIYUN中国登录入口
最新资讯
您所在位置: 主页 > 最新资讯 > 公司新闻
kaiyun:提升发展“含绿量”美丽湖北筑牢支点生态承载力
时间:2025-08-15 06:01点击量:


  8月13日,“美丽中国,志愿有我”南水北调九省(市)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联合行动启动仪式在丹江口市举行。

  大江流日夜,极目楚天舒。湖北,是长江干线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,是南水北调中kaiyun官方登录 开云网址线工程重要水源区和三峡库坝区所在地,肩负着“一江碧水东流、一泓清水北上”的重大责任。

  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、奋力推动支点建设整体提升的关键时期,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召开,对支点建设再动员再部署,也为美丽湖北提升发展“含绿量”,筑牢生态承载力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
  今年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提出20周年。湖北扛牢生态大省政治责任,以更大决心、更强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,为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构筑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,让绿色生态成为支点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。

  湖北,是长江大保护“立规之地”。2024年11月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,再次强调“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”。

  “今天,在宜昌江段拍到一只经历蜕皮过程的小江豚!”6月30日,生态摄影师杨河兴奋不已,镜头里那抹灵动的身影,是长江生态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。

  7年间,杨河用上百万张照片记录着江畔的蜕变:沿江的化工厂悄然退场,江边的荒地蝶变为滨江公园,来往迁徙的鸟群和野鸭也停下脚步,在此筑巢安家。

 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“国之大者”,是发展考题、民生答卷,更是政治责任。近年来,湖北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,接续实施“双十工程”“双十行动”,着力实施“四大攻坚战”,交出了一份长江大保护的亮眼答卷。

  全面打好湖库治理攻坚战。湖北加强丹江口库区、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,推动洪湖、梁子湖、斧头湖等重要湖泊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再现湖清水净、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。多年来,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稳定在Ⅱ类,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在Ⅱ类及以上。

  全面打好入河入湖排污口治理攻坚战。截至目前,湖北已完成12461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,整治率99.8%。同时,依托长江大保护智慧平台,24小时守护一江清水东流。

  全面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,出台《湖北省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,推动养殖尾水污染标准化治理,持续推进农村污染防治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(管控)率达56.53%,提前完成国家“十四五”专项规划下达的工作目标。

  全面打好化工企业污染防治攻坚战,着力解决“化工围江”问题,推进沿江472家化工企业“关改搬转”,完成231家腾退地块污染状况调查,积极推进磷石膏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,磷石膏无害化处理能力稳步提升。

  “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坚持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、依法治污,保持力度、延伸深度、拓展广度,深入推进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三大保卫战,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。”

  2023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,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。

  2024年,湖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。全省空气质量近3年明显改善,长江大保护提质增效,长江干流湖北段、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保持Ⅱ类,全省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率95.8%,无劣Ⅴkaiyun官方登录 开云网址类断面,建立洪湖流域综合治理省级推进机制,生态环境状况保持稳定,生态环境安全形势总体稳定,确保了“江湖安澜、碧水东流、净水北送”。

  天空更澄澈,湖水更碧绿,土壤更洁净。近年来,湖北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。这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变化,化作老百姓心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
  生态治理,久久为功。湖北正坚定不移深入打好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,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,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。

  多措并举打好碧水保卫战,实施重点水体“一水一策”方案,深入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整治、饮用水水源保护、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,加强水质提质攻坚,推进联防联治。

 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,扎实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,组织实施“五个一批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,高质量完成5000个年度治理项目。同时,推进武汉都市圈、“襄荆荆宜”区域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协作联动。

 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,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,加强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,有效保障建设用地安全,确保百姓“吃得放心、住得安心”。

  绿水青山涨颜值,金山银山见价值。让好生态变成好产品、好产品卖出好价钱,湖北将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统筹起来,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。

  依托一库净水,十堰打出“武当山”中高端饮用水品牌,将“中国好水”卖向全国;秭归县在种植、服务、加工、销售等多个环节培育新兴业态,拉长扩粗以“四季鲜橙”为支撑的柑橘产业链;利川市团堡镇建成智能蔬菜产业园,带火高山蔬菜,全镇人均年增收3000元。

  乘坐地铁或公交、打新能源车出行、节约用电……这些不起眼的绿色小动作,都能帮你积攒个人碳减排量。5月9日,武汉市民魏英用在“武碳江湖”小程序上攒的4.5万克碳减排量,成功抵扣了当月的90元贷款利息。

  在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园区,一排排屋顶光伏鳞次栉比,一年能发电4500万千瓦时,减少3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。打开武钢有限碳管理信息系统,一张“碳地图”汇聚了每个生产基地、每个环节的碳排放数据,实现了“看碳、析碳、管碳”。

  这些场景,正鲜活演绎着荆楚大地绿色低碳的实践与创新。近年来,湖北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,美丽湖北建设迈出重要步伐。

  在武昌区中北路上,银白色的中碳登大厦格外醒目。服务于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目标,2021年7月16日,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,湖北是全国七个试点碳市场之一,承担全国碳市场注册、登记、结算等关键职能的“中碳登”落地湖北。

  4年过去,中碳登已成为推动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重要引擎。截至2025年3月,中碳登管理全国逾2600家企业账户,累计发放碳配额242亿吨,资金清算规模突破867亿元,业务规模稳居全球首位。

  2024年11月,湖北省印发《湖北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(2024—2027年)》,探索建立“碳普惠”公众参与机制,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,助力湖北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。《方案》提出到2025年底,加强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,扩大碳普惠应用场景,推进重点城市碳普惠试点,初步建立碳普惠体系。到2027年底,逐步形成省市联动、特色鲜明的碳普惠发展模式,打造碳普惠“湖北样板”。

  未来,湖北将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,坚持“生态优先,绿色发展”,壮大绿色低碳能源、产业的规模能级,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全国碳市场建设,让绿色低碳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。

  严守生态安全底线,湖北重点构建完善生态监管体系,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,严厉打击损害生态安全行为。

  蔚蓝的天空中,一只翼展近2.5米的金雕舒展双翅——这是襄阳市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第10年记录到这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身影。

  在“华中屋脊”神农架,有一座温暖的野生动物之家。这里沿着国道沿线处野生动物通道,供金丝猴等树栖动物,食草偶蹄类动物,猛兽类、两栖类爬行动物通行。

 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湖北生物多样性“家底”也越来越丰厚,旗舰物种种群、数量和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。

  截至2024年,神农架金丝猴数量达1618只,比2019年增长约10%。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数量由最初引入的64头,增加到3800余头,其中保护区内2400余头,野外自然扩散1400余头。

  长江“微笑天使”江豚种群数量达到一千二百多头。分布于宜昌长阳的中国小鲵,2015年野外种群成体数量约388只,目前已成功繁育超2000只,并放归自然。

  历时两年半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试点成果表明,湖北发现10个新物种,其中鱼类6种、昆虫4种,发现湖北省新记录物种67种。监测到长江江豚、川金丝猴、麋鹿、青头潜鸭、黑鹳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,种群规模和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。

  目前,湖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强。2024年,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财政厅等六部门印发《湖北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三年(2024—2026年)行动方案》,厘清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分工,确定近三年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领域、重点工作、具体任务目标。

  此外,全省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机制,组织14个省直部门召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调度会商会,推动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制,形成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合力。

  眼下,从乡村到城市,从湖泊到山林,湖北把生态理念贯穿始终,通过培育“美丽细胞”,全面推进美丽湖北建设。

  一条条整修一新的道路、一栋栋错落有致的茅草屋、一块块精心打造的共享菜园……走进黄冈市蕲春县管窑镇江凉村,眼前这幅充满生机的乡村画卷,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。

  谁说“老破小”不能逆袭?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道新华小区给出答案。新华小区原先是典型的老旧小区,通过绿色低碳转型,小区的现代气息越来越浓。小区中心小花园,在改造前是小区的垃圾转运站、蓄水池所在地,现在是居民们重要的休闲场所。

  当前,聚焦支点建设目标,湖北大力实施美丽湖北战略,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,各地以城市、乡村、山川、河湖等为载体,积极实施美丽样板建设行动,梯次推进美丽城市、美丽乡村、美丽山川、美丽河湖建设,高标准建成山清水秀、天蓝地绿、村美人和的美丽湖北。

  美丽中国我先行,人人都是环保志愿者。美丽的诗意家园离不开一群默默守护的身影——志愿者。他们用行动诠释志愿精神,守护荆楚大地的万千绿意。

  渔民蒋德新,完成了从“捕鱼人”到“护水先锋”的动人转身,今年获评全国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;丹江口库区“小水滴”环保志愿者袁慧,将守护一泓清水的故事带到国新办中外记者会;“武汉绿色江城”创始人柯志强,带领2.4万余名志愿者如繁星般守护着江城山水林田湖草湿地生态系统……

  目前,全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、生态文明教育场馆、社区和乡村群众服务中心为依托,以机关、学校、企事业单位、博物馆、纪念馆、科技馆、体育馆、公园和自然保护地为支撑,以品牌为抓手,建立生态环保类志愿服务组织2万余个,系统推进全民行动。

  击鼓催征,勇担使命。新征程上,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不断开拓进取、奋勇向前,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、本领高强、求实创新的高素质队伍,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贡献更多生态环保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