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时节,溧水区和凤镇乌飞塘社区一派生机勃勃。火红的火龙kaiyun官方登录 开云网址果压弯藤蔓,青翠的蔬菜生机盎然,池塘里青虾欢腾跳跃……谁能想到,这个昔日的“经济薄弱村”,年收入曾不到30万元。如今,在党建引领下,乌飞塘通过种养结合、农旅融合的产业链,2024年实现村集体总收入544万元,成了远近闻名的“产业明星村”。
走进乌飞塘的火龙果基地,翠绿的藤蔓间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。农户张和娣正忙着采收,她细心地用湿布擦拭着果子表面:“这层果胶黏糊糊的,不好卖也不好存。我们不用化学清洗剂,就用清水一个个擦干净,保证大家吃得放心!”
今年,基地引进了口感清甜的“台湾蜜宝”火龙果。这种果子长得匀称,果肉细腻多汁,单个就有半斤重,一年能收好几茬,今年产量预计能突破万斤。
这片10亩的果园,不仅是生态农业的示范点,更是村集体增收的“试验田”。社区党总支委员梅月萍介绍:“我们把土地流转给像张和娣这样懂技术的本地农民,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,村集体也能通过收租金、拿分红壮大起来。”
像这样的阳光玫瑰葡萄、黄桃、水果玉米等特色水果基地,乌飞塘还有很多,每个基地平均每年能给村里带来超10万元的收入。
穿过果园,映入眼帘的是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的2000亩菜地。这里四季轮种不停歇:春天的莴笋、夏天的番茄、秋天的西兰花、冬天的萝卜……20多类、70多个品种的蔬果,统统按照高标准种植,每棵菜都有自己的“绿色身份证”,在长三角市场十分抢手。
“我们只用有机肥,人工除草,成本是高了点,但品质有保证。”合作社总经理冯顾城说,基地固定用工140人,加上季节工200多人,大家每月能赚3000多元。村民王来娣感慨:“以前种地看老天爷脸色,现在家门口上班,顾家挣钱两不误,日子有奔头。”
不远处,渔之歌水产的300亩虾塘波光粼粼。总经理张亮捞起一把活蹦乱跳的青虾,虾壳透亮:“我们摸索出的生态养殖办法,虾子成活率超过95%,一亩养殖塘能多挣六七百块。”这项技术靠精准控温、投饵和调控放养密度,大大降低了成本,虾子一出水就被江苏、上海的客商抢购一空。
乌飞塘社区集体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,已吸引南京众成正源生物科技、南京渔之歌水产养殖、亚夫工作站等多家企业和科研团队落户。大棚蔬菜、特色水产等多种产业齐头并进,带动200多户村民户均年增收超过3万元。
乌飞塘产业的红火,离不开党建引领这个关键。回想当年,社区党总支书记路晓华记忆犹新:“那时荒地多,大家没干劲。我们78户党员家庭带头在房前屋后种起瓜果蔬菜,用行动一点点带活了全村。”
就这样,党组织带头冲锋,化解历史债务、流转荒地、引进好企业,村集体收入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。
现在,乌飞塘的发展蓝图十分清晰。刚建好的大型冷库,能让新鲜果蔬多保鲜半个月;计划中的深加工生产线,将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;村里还在搞电商培训,培养“新农人”;南京农业大学、省农科院的专家也定期驻点指导。路晓华满怀信心:“下一步重点要抓加工环节,下功夫引人才、育人才,用更完整的产业链,提升我们抗风险、保增收的能力!”
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产业兴村”,乌飞塘的党员干部带领村民们用双手创造了新生活,“产业强、生态美、村民富”的振兴大道正越走越宽。在党建的持续引领下,乌飞塘的明天,必定如夏日果园,硕果累累,满园芬芳。